当前位置:首页>克癌论坛>名医资讯

军医于丽:让ICU充满希望

来源:原创 浏览:49042 字号【

(史重基/记者)短发,迷彩军服,浅浅的微笑,宛如一枝青莲静静地绽放在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ICU区病房前。

“朴素、静雅、淡泊”,这是于丽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ICU,我们一般会收治三类病人,第一类是来医院时已经是急危重病人,需要抢救的;第二类各类专科疾病的危重阶段或出现一些其他系统的并发症,从其他专科转来的;第三类,是手术难度极高或患者有严重基础疾病需要普通手术的病人,为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命,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于丽告诉记者,“不管是这三类人中的哪一类,救活的病人也远比没有成功的要多得多”。
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的ICU,共有八张床位。
这里的大多数患者,都被数台仪器包围着。仪器发出此起彼伏的滴滴声,任何一点异常的声响,都会让穿着ICU急救服的医生踩着被戏称为“风火轮”的平衡车迅速赶来,投入战斗。
相较于医院的其他科室,ICU的病房似乎特别安静,安静的让人恐惧。
似乎进入ICU,就等于宣判死神的即将降临。
在ICU工作了十余年的于丽,却认为这里充满着希望。
于丽,女,主任医师, 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学历。曾在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学习,从事老年病20余年,重症医学专业9年余,历任干部病房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连任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用尽全力实现希望
“我是一个很用力的人。”从说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起,在面对病患时拼尽全力,就成为了于丽最自觉的实践。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病魔与死神环伺其间。
“在ICU,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上午还在与你谈笑风生的病人,下午就突然不行了。但我经常讲,没有突然发生的情况,只有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ICU医生必须要细致细致再细致,一定要尽可能地去发现病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于丽说。
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让她对病人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有的时候,当她也找不准病人究竟有什么不对劲的时候,科室里的医生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主任,一次又一次地去查看那个病人。而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他们就知道,这个病人需要多关注一点,直到那些细微的变化被一一发现。
于丽的嘴边,总是挂着这样一句话:“好医生都是病人教出来的。”为此,在每一个和病人相处的时刻,她都细致而耐心。
在于丽的心里,观察病人并无诀窍,最好的方式就是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用尽全力,也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习惯。
ICU高强度的工作、主任的职责、科研与教学的压力,将她的睡眠时间挤压到每天至多五个小时。她的学生们也开玩笑说,在于老师的世界里,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是可耻的。这让她成为了一个咖啡控。
她的手机,唯一无法接通的时刻就是在飞机上。每一次出差,当飞机降落之后,她就会第一时间恢复通讯,而打出的第一通电话,从来都是给同科室的医生。
“人可以离开医院,但病人决不能离开脑子。”这是她作为一名ICU医生的责任心,也是她挑选医生时的唯一标准。

这就是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有时病人家属着急了会说,如果你家里人这样了,你会不管吗?这是气话,有些年轻医生听着也会觉得刺耳刺心,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她解释说,“如果真的是你的家人住在这里,不管是不是休息时间,你都会打个电话来问问。如果有状况,那你一定会赶过来。作为家属,这是一定的;作为ICU医生,这是必须的。生生死死托付在你的手里,没有极为高度的责任心,怎么能够承担呢?”

病人的“自己人”
因为特殊,ICU的病人与家属之间时常无法进行交流。在短暂的探视时间里,看着至亲至爱,遍身管子地被一台台仪器包围,揪心与慌乱,是肯定的。
这就让ICU的医生,在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外,还需要做好与家属的交流沟通。对于这项在于丽眼中“太重要”了的工作,她也有着严苛的标准——五分钟内建立信任。
“因为你必须要用最少的时间赢得家属最大限度的配合,才能用更多的时间来发挥你的专长,真正为病人做诊治。”于丽总结道,“在ICU工作就要争分夺秒,永远都需要把最有价值的事排在最优先的位置上。”
在ICU的日子里,她就是这些病人的“自己人”。
在每一场谈话之前,于丽都会以专业的标准,充分掌握病人的全部信息。“这样,你在面对家属时,他们会觉得你是认真的、负责的、可以托付的。”
然后便是够坦诚——
她会坦诚地告诉家属,对此疾病,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和病人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的,优劣利弊清清楚楚,病人家属接受理解力好,医务人员执行力行动力目标性强。
同样,在这个阶段里,她也会从家属的言行举止中捕捉重要的信息。经济条件和情感均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选择,站在病人的立场,医护人员充分的理解,是解决这两个难点的金钥匙。
在于丽看来,医学的多年专业培养及后来不断的继续教育和临床积累,就是为了以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家属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给出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比如手术。凡是手术,皆有风险。但哪怕这个方案存在风险,也要用最专业的态度去告诉家属,风险是什么,有没有应对措施。对家属来说,这样的信息才有价值。
最后便是预见性——
以专业的知识去预判病人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在沟通时向家属说明。“告诉家属,病人大概要多久才有希望走出ICU,这期间病程可能怎样发展。这样,当一些情况出现时,家属才不会慌乱无措,才能配合医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坦诚、专业、充分预判。带着五分钟建立信任的法则,于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沟通难题。而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法则之所以奏效,其实还有着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她的心总是能与病人家属站在一边。

最好的ICU团队

“最好”是什么?
      对于丽和她的ICU团队而言,“最好”就是要把最有效的时间、最有效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病人身上;“最好”就是抢抓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好”就是要给病人最适合、最高效的治疗方案;“最好”就是要尽最大努力让生的希望变成现实,让每一个生命都被敬畏、被善待。
      精深的专业素养、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冷静又理智的强大内心以及对时间的把控和统筹,是衡量考验ICU医生的基本元素。
      当两个病人同时发生心脏骤停,而医疗资源又有限的情况下先救哪一个?
      这个看起来难以抉择的问题,对ICU医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纠结。
      “这种极端的危急情况下,统筹资源人力,同步施治。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在ICU,这句话的重量要更添几分。除了自然规律与医学局限性所造成的死亡,于丽和她的团队并不能接受其他任何原因而带来的生命逝去。
      有人说,每一个ICU医生与病人都是生死之交。对于每时每刻都奋战在生死间的于丽和她的ICU团队来说,这句话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大。在这个没有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身为统帅的她,仿佛从来不知疲倦。她比任何一个士兵都睡得少,也比所有人承担的责任都要大。面对生死,她深知自己有太多做不到的事,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在每一次能够拼尽全力的时候不遗余力,在每一个可以给予温暖安慰的时候毫不吝惜。
       因为对“最好”的执着,有时让于丽显得分外严苛。不过,很快她的同事们就发现,天生就长着一张笑脸的她,其实很温柔、很温暖,尤其是对待病人的时候。


      正因为此,科室在近五年时间病人病种难度、治愈率方面大幅度提高,培养了一个有信念、肯吃苦的团队。目前这支红色团队致力于战伤救治研究,为未来多兵种信息化战争新联勤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向阳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