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克癌论坛>养生

一步步摘下肝病大国的“帽子”

来源:i北方新闻网 浏览:8070 字号【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需要优先控制的重大传染病。

由于病毒性肝炎导致的严重疾病负担,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普及初级保健服务、加强疾病监测网络建设、改善饮水和食品卫生、控制传染病暴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40年,在控制病毒性肝炎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经费,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来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通过实施甲肝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降低了甲肝和乙肝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通过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减少了甲肝和戊肝的发病;通过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血液和血制品监管,遏制乙肝、丙肝经血液传播;通过健康教育,提升了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意识。尤其是在预防接种方面,我国先后将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让儿童免受乙肝和甲肝病毒的感染。
策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使用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也为评估疾病负担和流行规律奠定基础。我国的科研工作者紧跟国际发展,积极探索和研究检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试剂。
1980年后,我国能够利用国外引进的检测方法开展甲肝的抗体检测。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上市,为开展乙肝的诊断和评估感染水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工具。1991年,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陶其敏教授和冯百芳教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丙肝抗体检测方法。此后,我国的病毒性肝炎能够分型进行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逐步提高。1991—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庄辉教授牵头研制了戊型肝炎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戊型肝炎病毒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试剂盒,提高了戊肝的诊断水平。
在获得诊断检测试剂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开展四次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79年,我国在全国209个县对27万人进行了病毒性肝炎感染率调查。结果发现,甲肝抗体阳性率为71.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8.75%,提示我国人群存在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这次调查结果成为我国开始将病毒性肝炎列为重点控制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病毒性肝炎高疾病负担问题首次引起高度关注。
1992年,我国又在145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对67017名1~59岁人群开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确定了我国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年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摸清了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和患病的基本情况。
2006年,为评价国家防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卫生部在160个县开展了1~59岁人群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81775人。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5岁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较不接种疫苗的人群下降更加显著。
2014年,我国再次对31772名1~2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1.08%,5岁以下为0.32%。
上述四次调查的数据,为国家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预防接种为主策略,有效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感染率
近40年间,我国在预防接种、血液筛查、诊疗服务的监管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在综合性防控措施中,预防接种的效果尤为显著。
经广泛论证和研究,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为新生儿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
2002年1月1日,乙肝疫苗正式被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2005年,卫生部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实现了完全免费。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率,由1992年的22%提高至2019年的96%,全程3针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9年的99%。
甲肝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我国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了98%,甲肝的发病率也从1990年的52.6/10万降至2019年的1.38/10万,2008—2011年和2012—2016年甲肝报告发病数较2004—2007年明显下降。
2012年10月,我国自行研发、在全球率先批准上市戊肝疫苗。根据戊肝的流行特征,戊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6岁及以上的高危人群,主要推荐用于戊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的妇女、群居的老年人、学生或部队官兵,以及从事餐饮业、畜牧养殖、疫区旅行者等。
3.加强诊疗服务监管,有效控制了医源性感染
我国先后出台《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仅降低了乙肝、丙肝的感染率,也减少了其他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0年、2015年和2019年,《指南》被先后修订,更符合我国实际,并与国际上各大指南接轨,对规范我国乙肝诊治、加强患者管理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4年,上述两个学术机构共同发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和2019年,《指南》也被先后修订,规范了丙肝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为更好地规范慢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我国还制定了其他的临床实践指南。
4.实施安全注射和血液筛查,避免了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危险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针对献血源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2000年后,一次性接种器材逐渐替代了玻璃注射器,减少了在预防接种过程中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此进行了修订。
目前,我国血液供应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100%的捐献血液都经过了输血传播性感染的筛查,大大减少了传染病经血液途径传播的风险。
2015年以后,我国还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献血者进行乙肝病毒DNA的筛查和检测,以及丙肝抗体阴性者丙肝病毒RNA的检测,大大降低了因输血和血制品引起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此外,2003年起,我国开始对孕妇进行艾滋病毒、梅毒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筛查;2015年,对所有孕妇进行免费筛查,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同时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进一步提高了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成功率。
5.政策干预提高了治疗性药物的可获得性
治疗乙肝和丙肝的药物价格一直是影响药品获得性和实施抗病毒治疗的障碍。在政府谈判和协调下,我国治疗乙肝药品替诺福韦酯的价格从2014年的1490元/月,下降至2016年的490元/月,2019年降至17元/月。
2020年,我国治疗乙肝药品的价格继续下降,每年费用不到200元。药品价格降低后,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大幅提高。
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批准了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中国上市,为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疗程缩短到3个月至半年,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在95%以上。
6.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立法,促进社会公平
长期以来,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疾病及感染途径存在认识误区,不能区分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这不仅造成社会歧视的发生,也影响合理防控策略的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结合预防接种宣传周和世界肝炎日活动,开展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普及,指出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要为指导临床诊疗服务,提高专业人员和公众的知识水平。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每年都会结合工作重点,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开展宣传动员,以消除地区和性别差异,体现公平性和均等化。
为提高健康素养、消除乙肝歧视,2005年,人事部和卫生部发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提出在体检表中取消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行政规章,提出保护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就业权利和隐私权,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为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员工。
200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行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求职人员感染乙肝病毒而不录用;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取消入学和就业的乙肝检查项目;201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也取消限制携带者专业选择的条款;2012年发布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中还规定,除特警职位外,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录用为公务员。
在上述法律法规颁布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入学、就业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
成效:大幅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实践证明,我国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控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其中,我国全人群甲肝发病率从1990年的52.6/10万降至2019年的1.38/10万。通过实施国家乙肝疫苗免疫规划,2014年,中国30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4.4%,较1992年的10.1%下降56%。
同时,全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在不同地区和性别之间已经没有差别。据调查的数据推算,1992—2018年,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超过400万例,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减少超过500万例。这是人类防控疾病史上典型的成功案例。
在丙肝防控方面,通过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管,通过立法控制血源性传播,2017年,我国丙肝感染例数估计为959万例。此外,近年一些地区研究显示,我国丁肝抗-HDV流行率在0.11%~0.30%,整体较低,但相关流行率研究较少。未来,随着丁肝抗病毒药物上市,有必要对我国丁肝流行率做进一步调查。
中国在控制病毒性肝炎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适龄儿童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已达到很高的覆盖率,不仅超过西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领先于全球其他很多国家。
但是,由于我国既往慢性感染者数量巨大,距离实现WHO提出的“到2030年,慢性乙肝的有效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的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既往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慢性感染者被诊断和治疗的比例较低,能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更低,需要尽快出台政策,加强筛查诊疗服务,以促进更多的慢性感染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此外,应尽快出台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在促进病毒性肝炎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降低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提高感染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新的防治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病毒性肝炎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政策,制定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指南,对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等进行规范管理。
责任编辑:丁一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