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拼搏,辅警也能在警营实现价值!”手捧着“感动北疆最美辅警”奖牌,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和特巡警支队辅警郭一鸣感慨道。
近年来,治安管理和特巡警支队紧跟内蒙古自治区辅警职业化改革立法步伐,深度落实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创新管理举措,完成182名辅警层级化评定,构建起“层级晋升通道明晰、绩效激励导向鲜明”的职业发展体系——每年按需配备制式服装、每月发放专项工作津贴,通过动态化层级评定让优秀辅警获得待遇提升,真正为全体辅警搭建起“职业有制度保障、发展有晋升空间、贡献有荣誉回响”的立体化职业发展平台,有效激发了辅警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干事创业活力。
党建引领,红色基因铸就忠诚底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支队党建活动室,24名党员辅警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近年来,支队以“抓党建、强素质、整作风、树形象”专项活动为抓手,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组织参观乌兰夫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讲堂”等活动,培育辅警队伍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
队伍中,像郭一鸣这样的党员辅警已成为中坚力量。支队创新“党员民警+辅警”结对模式,35名骨干被支队纳入“重点发展对象”,动态跟踪培养。2024年,辅警钤鸿利因在安保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授予“二级警务辅助先进个人”,其所在的警卫安检大队更在近年来获得了“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从优待辅,暖心政策提升职业归属
“加入工会后,生日能领蛋糕卡,生病住院有慰问金,心里特别暖!”谈起待遇变化,辅警张云龙满脸自豪。支队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辅助人员条例》,为全体辅警建立“一人一档”人事档案,此外,全员纳入工会保障体系,享受健康体检、心理服务和节日福利,真正让辅警“安身更安心”。
荣誉体系同样焕发活力。近年来,支队1人获评“感动北疆最美辅警”,3人荣获“二级警务辅助先进个人”,20人荣获“三级警务辅助先进个人”,40人荣获“警务辅助人员嘉奖”,91人获年度优秀辅警表彰。辅警张振林凭借过硬的警务技能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在市局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展现出超强实力,连续多年荣获冠军,用优异成绩为支队赢得广泛赞誉,成为队伍中当之无愧的“尖兵”代表,也为全体辅警树立了榜样。
警辅同心,实战磨砺淬炼尖兵力量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家长紧紧握住民警的手,声音颤抖,不停地道谢道。
2025年3月30日,支队辅警李伟在回民区青城公园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名年仅两岁半的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湖边,满脸泪痕,哭得十分伤心。李伟见状,迅速上前,蹲下身子轻声安抚小男孩。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情绪又极度不稳定,根本无法正常交流,无法从孩子口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线索,这无疑给寻找其家人增添了难度。为了尽快帮孩子找到家人,李伟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小男孩抱回警务室,给他递上温暖的毛毯,又拿来零食和水,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另一边,迅速将情况上报指挥中心,并通过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发布孩子走失的信息,同时发动安保人员、人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协助寻找。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在公园内寻找到其家属。
这样的担当故事俯拾皆是。2024年12月23日,支队辅警陈超在火车东站南广场执勤时接到一名学生家长求助,称在四子王旗上学的孩子上午11时左右在学校不慎将左手拇指刮伤并断落,因当地条件有限,便赶往呼和浩特就医,但一家人到达呼和浩特市区时已经是下午4点,重新接上手指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大半。
时间紧迫,陈超立即驾驶警车,火速带着孩子前往玉泉区日新医院,同时上报指挥中心请沿途交警予以支援,平常需要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在交警的协同配合下,仅用时10分钟便将受伤学生送至医院,到达医院后民警积极帮助孩子寻找医生并安排治疗,在确认学生已顺利接受治疗后,陈超返回辖区继续开展执勤工作。
从社会治安治理到立体巡防,从最小作战单元应急处突到反诈宣传入户走访,辅警的身影遍布平安防线每个角落。2024年至今,支队辅警累计参与巡逻21900余次,协助处警1000余起,服务群众8000余次,成为首府安宁不可或缺的力量。
严训砺兵,锻造专业化辅警铁军
“注意战术配合!”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基地,支队50名骨干辅警正开展“盾棍叉”最小作战单元实战演练。支队建立“战训合一”机制,新入职辅警需通过政治轮训、体能考核和技能认证,在职辅警每年参与应急处突演练不少于4余次,培养出警务实战教官25名、心理服务教官8名,形成“比学赶超”的练兵氛围。
“我们将持续从优待辅,激发担当活力,让这支队伍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支队队建警务大队教导员李亚雄表示。从待遇保障到职业荣誉,从实战淬炼到暖心关怀,呼和浩特公安正以“警辅一体”的生动实践,绘就北疆平安新图景。
责任编辑: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