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几字弯”环抱的乌海市,一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的公安队伍在岁月淬炼中蓬勃发展。近年来,乌海市公安局倾力构建覆盖民警职业生涯的“全周期”培育体系,从警营新苗的初心浇灌,到中流砥柱的锤炼提升,再到荣光退休后的温暖关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守护一方安宁锻造出源源不断的忠诚铁军。

初入警营:系好从警生涯“第一粒扣子”
乌海市公安局深谙“根深方能叶茂”,针对新警,精心设计“三三三”培养计划,即前三个月军营式集训,塑警姿、铸警魂;随后三个月基层所队全岗轮训,在群众工作最前沿感知职责份量;最后三个月“名师带徒”,由资深民警手把手传授实战本领。
新警金利军在基层轮训期间,跟随师父处理了一起复杂的邻里纠纷。面对各执一词的当事人,师傅不急不躁,用当地人熟悉的方言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和解。金利军在日记中写道:“师父教会我的不仅是调解技巧,更是一种融入群众、理解民心的态度。”
入警仪式上铿锵的誓言、前辈们无声的榜样、基层岗位的点滴磨砺,如春风化雨,将忠诚为民的种子深植于新警心中。
中坚锻造:实战熔炉锤炼过硬“铁肩膀”
依托“乌海公安人才库”,乌海市公安局精准识别有潜力的民警,量身定制培养路径,通过跨警种交流、大要案专班攻坚、专业认证培训等形式,持续为民警发展赋能。
科技信息化业务骨干李春雨便是“全周期”培育体系的受益者。他曾是技术岗位能手,通过“乌海公安人才库”被选拔参与一起跨省电诈大案的侦办工作,面对复杂的数据链,他一度陷入困局。乌海市公安局及时协调金融、网络信息专家组建专班,提供专项培训支持,并派他赴先进地区跟班学习新型技战法。历经数月攻坚,李春雨带领团队成功锁定关键证据链条,最终捣毁犯罪窝点,追回了多名群众的损失。
案件告破后,他感慨地说:“每一次突破极限的挑战,背后都是组织搭建的坚实阶梯。跨领域协作让我真正体会到现代警务的深度与广度。”如今,李春雨已成为全市反诈领域的尖兵,将他丰富的经验反哺更多战友。
荣光引航:银发生辉续写警营“传家谱”
乌海市公安局设立“爱警办”,建立退休民警动态档案,不仅常态化组织体检、节日慰问,对生活困难者及时进行帮扶,更创设了多个“银辉”调解室,邀请经验丰富、身体康健的退休老民警回归警营,在矛盾调解、青少年普法等工作中继续发挥光和热。
“老付调解室”成立于2013年,是以退休老民警付俊成的名字命名,如今已是乌达公安分局新达派出所调解工作的“金字招牌”。凭借数十年积累的群众威望和调解艺术,老付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200余起。
一次,辖区某市场内两名摊主因摊位问题爆发激烈争执,年轻民警几番调解未果。老付到场后,不急不缓地讲起市场早年变迁的故事,唤起当事人的共同记忆,再巧妙引入公平协商方案,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他常说:“警服可以脱下,但警察的责任和对这身制服的情感,早已融进骨血。能继续用这点经验帮到大家、帮到街坊,心里头踏实!”
从新警稚嫩却坚定的目光,到骨干民警在挑战中磨砺出的锐气,再到退休老同志于“银辉调解室”中流淌的温暖余热,乌海市公安局精心构建的“全周期”培育体系,如同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每一颗从警初心,也澎湃着守护平安的永恒力量。这一程程接力,不仅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公安铁军,更让忠诚警魂与为民情怀代代相承,如长夜不熄的警灯,照亮乌海平安的底色。
责任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