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调查

内蒙一半以上的人口来自山西,山西人当年为何要走西口?

来源:新闻纵横 浏览:23491 字号【

西口是哪里?广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最著名的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西口是中原人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中央,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山西人、陕西人和河北人。

往常,狭义的西口,则被人们以为是位于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以山西人为代表,他们为什么要走西口?其实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清代之前,走西口被以为只是人们零星的行为,范围不大。不断到清代,经康乾盛世,中国人口开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呈现。史料记载,清乾隆时,全国人口打破三亿大关。人口急剧增长,招致人与地矛盾开端锋利。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一旦没有土地,则会呈现生存危机。

正是在此背景下,呈现了所谓的近代五次人口大迁移。需求阐明的是,虽然这些人口迁移范围很大,却并非官方行为,与同样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不同。
南方的安徽、北方的山西,古代因为恶劣贫苦的自然环境培养出了封建社会最强大的两大商帮——徽商与晋商。明末到清末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大量的山西人移民蒙古尤其是内蒙古地区,极大改变了内蒙古中部的人口、文化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山西人的走西口和山东人的闯关东、广东人的下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民间自发形成了三次人口大迁移。现在看来这是三场商机无限的大冒险,然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背后却是一把道不尽的辛酸泪啊。
山西人把大同东边的张家口为“东口”,西边右玉县的杀虎口为“西口”,走西口指的就是出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这条路。走西口的历史可以最追溯到明朝初年,为防御北元残余势力的南下入侵,明朝在北方长城修建了九个边防要塞,驻扎了80万大军。80万大军的后勤对于当时的明朝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明朝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叫做:仓钞换盐引”简单的说就是把后勤外包给民间,谁往边关运了粮食,谁就能拿这政府给的盐引去江南换盐贩卖。山西人借助地利之便,兼顾粮商与盐商与一身,很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为了后人走西口打下基础。
清朝时,走西口的规模达到了高峰只不过他们不再是风光的往前线运粮食,而是为了生存。人的矛盾又以西北最为尖锐,为了给老百姓找口饭吃,清朝政府只能引导他们去内蒙开垦荒地,又加上蒙古的王公贵族贪恋地租,双方就促成这场人口大迁移。当时有一句话叫:宁闯十回关东,不走一次西口。东北有山有水有树林,除了冷点至少饿不到肚子。可是走西口就不一样了,杀虎口是必经之地,也是匪患最为猖狂的地方。当地有民谣: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
第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都希望自己的日子可以过得好一点。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蒙古地区完全能满足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内蒙古地区待开发,而山西又有很多的能人巧匠。比如说山西有很多的种地高手,可是在山西没有那么多的地,而他们都只能给地主老财当长工,辛苦付出得到的收获却很少。而在内蒙古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大片的土地待开垦,他们在这里不但可以大展身手同时也会收获一份不错的家业。用现在的互联网理论解释这就是一个产品思维,就是用户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所以一代代的山西先民都怀着一颗对美好生活向往之心踏上了走西口之路。
第二 精神指引前行
虽然走西口历程艰难,但是山西人历来都有不折不挠的精神,并且历来都非常重视从商。大家都知道过去山西一等的人才去从商,接下来才是去考取功名。所以商业文化一直在山西都有深远的影响。比如晋商南下贩茶,北上去蒙古和俄罗斯卖茶收皮毛,在祖国南北之间打拼生活。那时的山西普通民众也非常愿意自家的孩子去学经商和去店里当伙计,所以在当时的那个时期整个山西社会都有这么一种商业精神,就是一种为了追求理想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才能战胜重重困难,走到口外谋求生存发展。
第三,自然环境恶劣,被迫离乡背井
古徽州有一句古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而山西也有这么一句话“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形容的都是当地的环境恶劣,生存艰难。山西北部自然环境恶劣,竞标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而且土地贫瘠,当地生存非常不容易,为了生存,当地人经常出走在外也是常有的。而另一方面,清末山西发生了著名的“丁戊奇荒”,极端变化的恶劣天气,近代最严重的旱灾,加上当地河川稀少缺乏水源,当地百姓为了生存大规模出走。山西有的地方很穷,有句名谚:"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些地方的人当年走口外的就很多。
第四,清末移民实边,巩固疆域之举
清朝末年,统治风雨飘摇,尤其是北方的沙俄不断渗透使得清朝版图非常不稳。
为了巩固疆域,清朝一改“封禁边塞”的传统,尤其是丧失了外东北、外西北之后,沙俄又开始对蒙古地区虎视眈眈。蒙古地区地广人稀,可耕地等各种资源非常丰富,清朝鼓励移民戍边,主动招募大量来自于山西、河北等地的贫苦百姓,移民到漠北、漠南地区,开发土地。
山西紧临当时的察哈尔、绥远等内蒙古各地,自然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年闫锡山统治山西的时侯,坐镇山西,代管绥蒙。这样内蒙一代也就有一部分当兵的,做官留在了内蒙。
从源头上说,无论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都是老百姓在讨生活为了生存,类似于现在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农耕文明的模式下,一旦耕地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姓们开始外出。其实除了闯关东和走西口,还有一个大的人口迁移行动,那就是下南洋,其中福建人居多。按照当时的说法,闵人以海为田。
责任编辑:田丰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