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景秀
中医不受卫健委待见,这是这个以“中”名之的国家之一大“拍案惊奇”,中医是国粹,这个以国名命名的医学行业不受国家卫生健康医药主管部门重视。让人不可思议。但只要深入想一想,就会觉得再正常不过。
人说:“无利不起早”,又说“是医三分毒”。卫健委拼命打压中医,一方面因为,中医的产业化程度很低,在整个西医产业链面前,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在于,中医真能治病。因为能治病,就影响了产业化程度高的西医产业链的效益。加上,国家卫健委的官员,基本都是“海归”,再不济也是“博士”,而中医行业自是几乎没有“海归”的,并且,那些能治病的中医郎中,对只写文章不会治病的“医学博士”,往往看他们不起,常常称呼他们是“饭桶”。
中医有三大原罪:
第一,中医不相信高学历。
什么博士,海归在中医行业都不好混。中医讲究的是师从家传,大部分中医郎中,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能够治病,却不知道为什么治好了病,更不懂的写文章投稿到国外的医学期刊上去,“为国争光”。真正的中医大家,学历都不太高,即使治好了西医院没有办法治的病人,也一般不居功自赏,往往归功于师傅的方子和祖宗的荫庇。
其次,中医的产业化程度不高,西医投资一家医院,最少得百十万人民币,要求大楼多少米,病床多少张,得有X光机,化验室,呼吸机以及急救室和120配套设施,需要拥有主任医师,护士长,化验室医师及主刀大夫等一大帮闲散人员。而中医不讲究这个,有两根能看病的手指头,买两本处方笺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开张。如果能够投资五到十万元,还能够拥有自己的药房。要命的是,这个拥有药房的破诊所,却真的可以治病医人。还有,这么一间破诊所,往往能够碾压那投资百万的西医院。
第三,中医不太配合卫计委管理系统的评比和奖励。一家投资百万的西医院,对当地卫健委行政主管部门那是百般殷勤,因为他们的名声,除了靠自己医院的大楼以外,主要靠行政主管部分的评比和奖励。以及120系统的病员支持。如果卫健委给一张三甲医院的证书,哪怕就是一帮莆田系的文盲窝囊废,也照样能够风生水起,财源广进。而中医郎中视三甲如粪土,对评比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不需要靠卫健委吃饭,也不靠大楼大堂大设备,只要有两根管用的手指头,哪怕就是在马路边搭个窝棚,患者依旧信任他们。
这样一来,一个县城如果有一家或者几家有真正本事的中医诊所,县卫健委所属的西医院就很难混。而这些行列所属医院效益好坏,直接影响卫计委系统的福利收入,子女就业和官员考核升迁。涉及到上级卫健委系统分派的设备和医药采购任务和每年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安排。更要命的是,中医诊所的存在,还可能极大地减少120急救中心的出车率,从而也大大降低西医急救室的使用率。时间一长,当地人民会视西医院可有可无,大大威胁卫健委这一上层建筑存在的社会基础。
有人不这样认为,觉得中西医分工不同,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问题在于能治本的中医郎中多了,就会让西医大夫无(标)可治。人所共知,中医和西医喜好的患者不一样。对于中医郎中来说,他们喜欢那些自己走着来,又自己走着回去的病人。因为这类病人,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吃了郎中的药,有用没用心里也清楚。治好了,他们一张嘴巴到处宣传,某某郎中不错。治不好,他们也到处宣传,某某郎中是狗屁。那些被郎中治好了病的患者,会心甘情愿地给郎中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之类,并落款真名真姓真地址。被小看这一面面小锦旗,他们能够把那些个“卫健委”颁发的三甲牌匾打回原形。
而西医大夫最喜欢的,则是那些被120急救车拉来的,直接进急救室的病人,而且,最好是又能从急救室再拉到火葬场的。因为这类病人不能说话,一进急救室,哪怕是摔断了腿,也先把呼吸机给套上,免得病人胡说八道,影响大夫操刀时的游刃有余。至于病人能不能治好,则不是西医大夫考虑的。既然是120急救车拉来的病人,说明他们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死亡的门槛,所以,医死了也不是我这“主任医师”的责任,因为你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然你怎么会被120急救车拉来急救呢。治死不是我大夫无能,是你自己害错了病。我这主任医师是卫健委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没有水平,他们能授予么,你有本事去弄一张我看看。至于病人救没救活,反正我这急救室800元一天,一年三百天闲着,就指望着六十天创收呢!
还有,中医行业有个臭规矩,如果一个病人死在了中医诊所,中医郎中会主动送一具棺材。这还了得?西医急救室巴不得天天死人,卫健委系统的官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好不容易弄了一个“禁止医闹”的试行办法,被你们这帮中医用一具棺材给破坏了。真是叔可忍,婶不能忍。
并且,那些个该死的中医郎中,把大病都消灭在患者还能走的状态,西医的大夫,使用急救室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县人民医院的院长是由卫健委副主任兼任。你说这种断卫健委财路的中医郎中,该不该收拾!
该!太他妈该了。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