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构建“党建+”共育新体系 赋能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原创 浏览:30471 字号【

作者:陈彩霞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新时代,构建“党建+”体系,对于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探索构建“党建+”实践体系,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使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同频共振,专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两翼协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轨并行,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齐头并进,将党的建设与高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在党建工作的创新中全方位带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建+思政教育”,在协同育人中创新党建实践
“党建+思政教育”实践模式推动党建工作创新,有助于党建育人的全方位开展,以党建促进思政育人是加强党组织政治建设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发挥“党建 + 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政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以大思政格局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大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布局,实现“党建 + 思政”向纵深发展。党建引领思政课程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工作方向,确保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党建工作紧密相连。通过专题调研、党支部帮扶、主题教育等形式,促使党建工作赋能思政课教学,在党建引领下守好思政课主阵地。选派优秀思政教师、优秀党员干部组成思政课建设指导小组,将党建工作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保障思政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拓展育人场域。高校应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知识传播、价值观培育、文化熏陶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融入党建工作,包括育人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实施等环节。同时,建设思政育人资源库,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主题教育内容、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丰富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促进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党建+教学科研”,在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中丰富党建工作
在当今教育领域,“党建+教学科研”正逐渐成为推动高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将党的建设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以教学科研推动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发挥党建政治优势,引领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党组织能够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教育工作始终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党建工作可以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教学科研难题。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既做好传道者,更做好引路人。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建工作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引领。把党建工作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为师生搭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促进青年学者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党建+学生管理”,在师生互动中深化党建引领
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党建 + 学生管理”正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将党的建设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的融合,也是高校构建“党建+”新体系,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党组织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学生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党组织和学工部门联合开展心理辅导和帮扶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比如,学生党员在宿舍中带头遵守纪律,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将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书法社团举办红色主题书法展,音乐社团排练歌曲等。
“党建+社会服务”,在育人实践中增强党建实效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党建+社会服务”模式成为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将高校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社会服务的实践紧密结合,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党建+社会服务”,通过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元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探索实践“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的课程思政模式,积极组建党员教师、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展示高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增强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和支持。“高校党建+社会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高校能够在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郭海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