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赤峰:乡村振兴之路在红山脚下延伸

来源:原创 浏览:27506 字号【

作者:蒙慧林
金秋时节,赤峰大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乡村公路上,农牧民忙着将自家收获运往集散中心。从空中俯瞰,村庄、田野、道路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乡村要振兴,修路要先行
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的马鞍山村,林莽苍苍,连绵如画。村民张国利家种了4亩山葡萄,之前路况差的时候,葡萄种出来没人来收,只能低价卖。现在,通往马鞍山村的乡村公路修通了,不管是向外销售还是卖给家门口的葡萄酒厂,都十分方便。
马鞍山村的发展得益于“美锦线”公路的通车。这条公路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线全长90.219公里,穿越河南街道、西桥镇、乃林镇,途经马鞍山村等十几个行政村。
山葡萄是马鞍山村的特产。距离张国利家仅10分钟车程的蒙野酒厂,生产着干型、甜型两大系列30余个品种的葡萄酒。
“马鞍山的山葡萄色度好,很适合酿酒。但在10年前,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路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就畅通了。”内蒙古弘坤蒙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鑫阳介绍说。
如今,马鞍山村一半以上的农户种植了山葡萄,全村种植山葡萄3500余亩。依托便利交通和山林美景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业,带动村子15家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榛子、蘑菇和松茸等山货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出去。
2024年,交通运输部公布2023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乌白公路)荣登榜首。
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全旗沙化土地面积667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7.4%,有8个苏木乡镇、92个嘎查村地处沙区,是赤峰市沙地面积最大、治理最难的地区,也是赤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
作为翁牛特旗“以路治沙”规划的重点工程,乌白路从沙漠腹地修建一条公路出来,直接或间接带动近8万名沿线群众增产增收,降低产业运输成本约30%。白音套海苏木的沙地水稻、格日僧苏木的肉牛肉羊、海拉苏镇的特色奶食品……往日藏在沙漠腹地的珍馐美味,通过乌白路走出了“深巷”。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农村公路的建设,为赤峰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色农业闯出发展新路
赤峰市地处东北、华北地区接合部,距首都北京390公里,距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不到500公里,距辽宁锦州港仅250公里,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赤峰市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基础。
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果树种植基地,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村民在果树间忙着采摘、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了20亩的果树,果子的长势和品质都非常不错,平均一亩地能收入3000元,每天都有外地老板来这里收购,我们不愁销路,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林西县新城子镇果农王儒合捧出一把红彤彤的锦绣海棠说道。
采摘现场,七合堂村党总支书记邓爱军的电话响个不停,他高兴地说:“果子还没下来的时候,就有客商提前打电话预约。”七合堂村种植沙果、锦绣海棠、吉红123等10多种果品,果皮薄、果肉脆,酸甜可口、汁水饱满,很受市场欢迎。
在果林的基础上,林西县还积极探索林下药材、林下育菌等复合型林下发展模式,依托天拜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草原中药材交易市场、荣盛达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或新型经济组织力量,采取“订单式”“统购统销”等生产经营方式,带动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走进宁城县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大棚,跟平常看到的不同,番茄不是生长在土地上,而是生长在基质袋里。
大城子镇有“三分川六分山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十分薄弱。但就是在这样的劣势基础上,大城子镇发展出了欣欣向荣的设施农业,被誉为“塞外番茄第一镇”。
“全镇设施农业面积3.9万亩,年产番茄10万吨,产值5亿元。”镇党委书记马德说,园区的番茄已实现基地直发,早上摘下的番茄,当天晚上就能摆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以前,宁城县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自从县里发展设施农业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回乡种植蔬菜。
“宁城县已建成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韭菜、食用菌6个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园区和2个万亩集聚区,64处日光温室千亩园区,58个设施农业专业村。注册了‘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番茄’‘宁城滑子菇’4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宁城县农牧局局长张勇介绍说。
产业兴,百姓富。通过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赤峰市农牧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干劲足、有钱挣、能致富,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有效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责任编辑:郭海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