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江宇
“自我得病后,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帮我办理了低保,在我住院和治疗期间,报销比例提高了,给我减轻了很多负担。”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依林社区的居民李鹏说。李鹏患大病三年。近日他来到家门口的林荫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民政窗口,在民政工作人员的辅助下,一会儿就在网上办结了社会救助申请。
为及时救助困难群众,乌海市民政局率先启用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构建“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在乌海市市民服务中心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20个镇(街道)放置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提供自助申请、公示查询、材料打印等一整套服务,做到社会救助服务24小时“不打烊”,全方位满足困难群众多方面需求。
同时,乌海市还推行了社会救助“掌上办”“指尖办”,实现社会救助政策“码上知”,推出低保微服务平台,市民关注“乌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就可办理低保申请业务,查询办理进度,实现了困难群众低保申请自助化、审核确认透明化、在享信息公开化。
家住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的居民巴特尔夫妻都是肢体残疾,在乌海市民政局启用低保微服务平台以后,夫妻二人在手机上,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低保认证。“现在我们办理民政救助、低保这些事儿特别方便,我在家里通过手机认证就能完成全部手续。有需要帮助时,民政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服务。”巴特尔说。
在乌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志愿者等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及时主动上报辖区内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的居民,确保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效率和精准度,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具温度。
乌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段济佳说:“2021年以来,乌海市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社会救助乌海辖区通办,构建申请、审核确认、监管、服务全流程的‘指尖’操作系统,累计新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95户,困难群众通过互联网报告累计26万余人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