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博 张士霖 韩亚芬 武承泽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复兴村的一处大院里,数十只鸵鸟正迈着“大长腿”在阳光下悠闲踱步,养殖户石换斌走上前,一边用手轻抚鸵鸟的羽毛,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鸵鸟养殖的经验心得。
“这批鸵鸟是非洲的品种,几年前,我在山东省旅游时,偶然接触到鸵鸟养殖产业。”饲养省心省力和高产品附加值,让石换斌被“浑身都是宝”的鸵鸟所吸引,数次考察后决定购入70只鸵鸟幼苗,办起了宏麦鸵鸟养殖基地,踏上特色养殖之路。
谈起与鸵鸟多年相处的经历,石换斌打开了话匣子。作为非洲草原物种,锡林郭勒盟地区冬季低温气候对鸵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环境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幼鸟的死亡率比较高,养殖初期让幼鸟在冬季顺利存活是个棘手的难题。”他说,养殖鸵鸟需要不断学习技术,持续积累经验。“后来,我把幼鸟放在有供暖的棚圈里饲养,地面铺上了草铺和莜麦秸秆,从而解决了冬季存活的问题,4个月龄的鸵鸟基本可以适应冬季低温气候了。”
鸵鸟的成长速度极快,幼鸟只需要6到8个月,身高就可以达到1.2米到1.5米,体重也会增长至约65千克。在幼鸟棚圈里,记者的陌生面孔,勾起了“小家伙”们的好奇心,毛茸茸的脑袋和闪烁的大眼睛,令人心生喜爱。
石换斌介绍,为了增强鸵鸟的体质,提高鸵鸟相关产品的品质,他付出全部精力精心照料,采用科学配制的精饲料,配入玉米秸秆,辅以白菜、胡萝卜等蔬菜进行饲喂。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养殖鸵鸟获得的可喜收入,让他更加坚定了办好养殖基地的信心。
鸵鸟带来的产值如何?“鸵鸟浑身都是宝”石换斌说,一颗鸵鸟蛋约等于25颗鸡蛋,营养很丰富;鸵鸟肉高蛋白、低脂肪,鸵鸟皮可以制作成精美的皮包和皮鞋,羽毛可以做成落地灯,蛋壳也能雕刻成漂亮的工艺摆件……在他的办公室里,石换斌展示了鸵鸟产业链里的热销产品。丰富的产品线,相对可观的销售价格,让鸵鸟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牛、羊等传统牲畜。
“鸵鸟养一年半就能出栏,一只鸵鸟产蛋期可产蛋40颗左右,每颗价格在100元到300元。鸵鸟肉也深受北京等地顾客的喜爱,每年节日期间都会有顾客联系我回购。”石换斌说,综合肉、蛋、骨头和礼盒销售,一只鸵鸟纯利润可达2000元到5000元。“我们有订单销售,也有自加工销售,经济效益不错。”
目前,养殖基地内的鸵鸟数量已经扩张至300多只,“大长腿”们在院内自在奔跑,飞舞的翅膀绘出了乡村振兴致富路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