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从源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来源:原创 浏览:36377 字号【

作者:马保国
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随着改革进程加快,地区间的金融机构联动效应将不断增强,金融开放程度逐步提升,金融风险的波及范围与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会进一步扩大。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要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源头成因,准确把握风险处置的时度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从源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
首先,要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完善金融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制定各级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和程序,重大经营决策须经党委前置研究。建立党管金融风险制度机制,将防风险纳入金融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和“一岗双责”清单。加强对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把基层党组织延伸到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一线。其次,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三个过硬”要求,选强配好金融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确保高管队伍任期稳定。丰富干部考察方式方法,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做到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严格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探索与重点院校合作自主招录培养人才。注重典型引领和激励担当作为,在金融系统内组织推荐和选树一批“饶才富式”先进典型,让崇尚先进在金融系统蔚然成风。
持续提升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强化公司治理是增强抗风险内生动力的根本举措。一方面,要健全法人治理基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严防“资本多数决”被滥用。加强董事会建设,压实风险管理董事会最终责任和董事“第一责任”,有效防范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风险。严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强对入股资金来源、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的穿透识别,建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防火墙”,严防不适格投资者“带病”入股。推动金融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风险控制指标权重,坚决调整畸形薪酬结构,遏制放纵风险的不当激励。另一方面,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建设。加快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破立并举,建立相互制约的前中后台“三道防线”,提高人防、技防、制防管控风险能力。支持金融企业引进先进风控管理技术和工具,实现全流程预防、监测、控制风险。加强科技系统建设和运用,提高数字风控能力。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制度等刚性控制,严格执行集团客户、表内外业务统一授信管理要求,完善超限额监测预警机制、触警响应压降机制和审计监督机制,从严防控授信集中度风险。
全面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
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对金融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滥用。深化对金融企业防控风险工作巡视巡察,强化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协同金融纪检监察工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始终把防风险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压实机构防风险主体责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一体推进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内外部监督贯通协调,严防风险背后“人”的因素。其次,要加强审计和财会监督。加强对金融企业审计监督,充分揭示风险隐患。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确保审计独立性。加强财会监管,推进财会管理数智化,建立部门间财会监督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结果运用工作机制。再次,要发挥金融监管职能作用。严把准入关,实施全流程风险监测,坚决防止乱办金融和出现新的风险。加强对重点机构监管,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常态化开展风险预警提示,防止单体机构风险外溢。加强对金融企业薪酬和利润监管,防止“分光吃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操纵、套取资金、掏空机构行为。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处置措施,防止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建立“红线调整+约谈高管+预警提示+业务辅导”风险早期快速纠正机制。加快推进地方中小银行机构改革化险,妥善处置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对于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应治则治、可救必救,无法救助的应果断关停并转,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弭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事件,将对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特别是金融体系内部风险传导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一方面,要保持金融反腐高压态势。加大金融领域腐败惩治力度,巩固拓展政商“旋转门”和“逃逸式辞职”专项整治成果。深化运用查清案件事实、防控金融风险、全力追赃挽损、弥补短板漏洞、修复政治生态“五合一”工作模式,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切实整顿金融系统行业作风,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思想,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铲除“破窗”效应和“法不责众”心理。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质效
一是优化信贷管理模式,做到“善贷”“愿贷”“敢贷”。“善贷”,就是要善于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需求深度把握、风险全息画像、流程高效衔接,促进形成放贷内生动力。“愿贷”,就是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层级贷款投放的积极性。“敢贷”,就是要落实尽职免责要求,通过精准定责、合理免责,鼓励担当作为。二是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坚守市场与功能定位。涉农金融机构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坚持做农、做小、做散、做精。城市商业银行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定位,立足本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信托、金融资产公司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健康发展。坚持长期主义,矢志办简单的金融,制定负面业务清单,防止盲目发展。三是加强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金融企业建立诚信经营、义利兼顾、稳进平衡、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文化导向。积极构筑合规文化体系,将合规理念融入风险治理全过程,守好发展底线。建设廉洁金融文化,完善廉洁从业规范,增强法治意识,不搞伪创新、乱创新。树牢服务意识,着力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难题,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江波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