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坚持把普惠金融放在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六个行动”的全局中统筹谋划,在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今年一季度,普惠贷款增量达6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多;余额增至358亿元,三年增长近6倍。
“农户+协调机制”,在战略上贯彻政治性,做真农户、真小微。一是服务县域、农村、农户。近几年,工行内蒙古分行围绕产业特点,深耕县域农村市场,联动农牧厅推广“农牧+金融”服务模式,选聘3055名“金融副村长”,与5个重点县域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工银“乌兰牧骑”,发挥乡村先锋队作用,开展“普惠青年先锋行”“兴农万里行”等系列农户专属金融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5万余次;以“种植e贷”和“兴农快贷”两个产品为“先锋”,迅速打开局面,今年一季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90亿元,近三年净增134亿元,三年增速239%,有力满足自治区涉农领域资金需求。二是落实小微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启动一周内,传达部署上级单位具体要求,在同业中率先推荐客户、率先开展业务,累计为1.35万户清单客户授信135亿元。
“员工+客户”,在路径上体现人民性,激励员工成长、让客户满意。守正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广“人无我有”的特色化产品,围绕地区特色产业,设计研发了“鄂尔多斯羊绒贷”“巴彦淖尔葵花籽贷”“通辽辣椒贷”等38个区域e贷方案,满足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用好“人有我优”的工行创新产品“新一代经营快贷”,整理符合特点的20类目标客户清单,主动开展营销服务。
“下沉+上线”,在机制上紧跟下沉市场和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高效率、批量化发展。一是强化培训“下沉”,突破业务下沉堵点。在前期“资源下沉”的基础上,组建一支27人的网点普惠培训师队伍,对辖内网点覆盖轮回培训,解决关键堵点。网点营销和发起的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较年初提升6.06个和3.72个百分点。二是数据、服务、业务“上线”,推动精准服务。扩大合作范围,推动一批普惠领域数字化应用落地见效。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中心实现战略合作签约,精准服务农户客群;与内蒙古财政厅“财政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补助数据对接,为农牧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落实“助商惠农”行动,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个体蒙信贷”系统实现对接,精准服务广大个体工商户。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做深做细普惠金融大文章,落实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增量拓面,为自治区推进“五大任务”、做好“六个工程”和“六个行动”贡献工行力量。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