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娟
“乌兰察布市不仅给予我们科研人员全方位的支持,更赋予我们探索创新的充分信任。”内蒙古京东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博士后张小波感慨道。
作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张小波每天穿梭于实验室和办公区之间,统筹推进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产品优化等关键环节,在药品质量控制与绿色化学领域深耕突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罗沙替丁”“依度沙班”等相关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如今,这种“选择高新区,就是选择创新快车道”的共识,正在乌兰察布形成强劲的招才引智“磁场”。
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理念,围绕主导产业需求,编制人才目录,精准配置人才资源,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端技术人才,在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都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园区还为开展研发、技术指导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报销往返交通费等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中。”京东药业行政副总经理张贵成说,得益于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京东药业已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他们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京蒙协作战略机遇,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京蒙人才科创园建设,打造创新高地。目前,已拥有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自治区级研发机构44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1家,累计孵化企业113家,在孵企业168家,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形成。
此外,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还通过举办“院士专家乌兰察布行”“项目观摩暨集中签约活动”“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人才创新创业周”等品牌活动,搭建起企业与人才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硬性支持”与“柔性扶持”并重,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构建起乌兰察布市智力资源的核心承载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近300人,签约院士2位、博士30余位。
招得来,留得住,更要干得好。为此,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培育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多位院士、专家达成工作站合作6项,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培养技术人才500余人。
“选择这里是因为岗位与专业匹配度高,公司效益也好,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毕业于集宁师范学院的于振雄,现任京东药业质量控制主管。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完善的产学研全链条下,京东药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培养出40多人的研发团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成功转化为多项科研成果,实现工业化量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张贵成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很是认可。
除了政策支持和产学研合作,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例如,为入驻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人才服务点”,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在企业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时,园区更是变“让企业上门”为“为企业上门”,高效解决企业需求。
“公司入驻以来,高新区在企业人员招聘、科技创新、日常运营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良好的政企关系背景下,我们更有信心做好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内蒙古运达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华星介绍,2024年,该企业在高新区的支持下,成功组建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团队,致力于16兆瓦级超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及应用,目前公司二期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中。
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集聚,为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创新驱动,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未来,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化招才引智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