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金”风送爽科尔沁

来源:新瞭望 浏览:46164 字号【

徐美琦   赵修彬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年均2800小时的充足日照与辽河水系孕育出种植玉米、养殖肉牛的天选之地。通辽金融监管分局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打造北疆粮仓、肉库,围绕富民产业、农村资产资源利用、农民增收致富等重点领域,积极扶持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金融活水助力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秋风吹过科尔沁草原,掀起层层绿浪,田垄牧野,玉米地一望无际延展到天边,苍绿的叶片掩映着秋收的千万金黄,草场上的西门塔尔牛尽显健硕之姿,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漫山遍野……这里是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24年通辽玉米单产刷新全国粮食主产区纪录,肉牛年均出栏140万头以上,全国每30头牛就有1头来自通辽。
打造链式服务,全面提升产业“含金量”
玉米作为通辽市主导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1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这一产业链向上可输出年均200亿斤玉米产出,向下可串联起淀粉、食用油、味精、蛋白饲料等多种粮食安全领域重点产品,产业链上既有从事玉米加工的核心企业,又有种粮合作社、粮贸经销商等小微客群。
通辽金融监管分局紧盯这一“金豆子”产业,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鼓励金融机构瞄准玉米龙头企业,发挥金融延链、补链作用,构建玉米种植、收储、加工全链条、覆盖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小微及农户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综合金融和融资融智多样化服务,依托“智慧粮仓”拓展涉农融资场景,把“小玉米”做成“大产业”,助力打造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初以来,全市累计投向玉米产业贷款近93亿元,同比增长10.71%。
开鲁县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王生物”)是一家集玉米采购、淀粉生产、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中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从2005年投资兴建以来,一直得到银行机构的大力支持,企业也从一家小企业跃升为全区“百强品牌”,每年向上游带动110万吨玉米产出,向下游供应超70万吨玉米淀粉原料。“因为土地证重新申办,我们有笔贷款到期无法接续,幸好银行为我们送来‘及时雨’。信贷人员争分夺秒,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额度,克服时差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沟通,帮我们办理了这笔6000万元的国际转贷款,解决了生物育种研发的资金难题,让我们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生产经营!”提到金融服务,玉王生物财务负责人玄洪光脸上难掩欣喜。
像玉王生物这样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通辽还有16家,通辽金融监管分局围绕玉米产业发展图谱,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指导银行机构对产业链融资主体进行再摸排、再走访、再对接,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针对近年极端天气影响,指导辖内农险机构和气象局、农牧局搭建“保险+防灾减损”联动机制,做好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运用无人机快速拍摄受灾区域,精准分析受灾情况,大幅提升查勘效率和定损准确率,实现精准快速承保理赔,守护好种植户“钱袋子”,累计为受灾种植户赔款5.74亿元。
做到因时制宜,助力富民产业“强基石”
9月12日,以“通辽牛肉”冠名的高铁从上海虹桥这座超大型国际级客运枢纽出发,沿京沪线、江浙沪皖线流动传播,把科尔沁肉牛的美味醇香推向更广阔市场。
近年来,通辽金融监管分局围绕“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工作部署,出台《金融精准扶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夯实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基石,推动创新“肉牛创业贷”“中国草贷”“智慧畜牧贷”等信贷产品,从牛舍养殖、饲草供应、数字监管多维度发力,做好肉牛产业信贷支撑,会同财政部门出台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实施方案,护航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助力“通辽肉牛”品牌红遍大江南北。
2023年初,肉牛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对肉牛产业主体造成较大冲击。通辽金融监管分局第一时间启动风险处置预案,深入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调查研究,全面摸底融资情况,提出调整信贷策略、强化政银企风险共担等应对措施,并形成专报呈报地方党委政府,同时加大金融支持肉牛产业纾困力度,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贷款临期、还款压力大的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跟踪服务,不随意抽贷、断贷,督促农险快速理赔、应赔尽赔,进一步稳定肉牛产业主体信心,以点带面加大肉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养殖大户纾困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肉牛产业贷款余额247.36亿元,较年初增长10.98%,办理续贷超过48亿元,助力5万余户养殖户稳定发展。推动保险机构在政策性肉牛养殖险的基础上创新“商业性牛饲料期货价格保险”,帮助肉牛养殖户规避饲料成本上涨风险,给养殖户吃下“定心丸”。牛价低迷期肉牛保险理赔支出4.83亿元,以“真金白银”扶持养殖户渡过难关。
拓宽赋能边界,架起银农对接“连心桥”
通辽市行政区域面积59535平方公里,涵盖110个苏木乡镇、210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规模达到130万,面对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如何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让农户享受到更温暖、更贴心的金融服务一直是通辽金融监管分局做好“三农三牧”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为打通金融活水灌溉乡村的“最后一公里”,通辽金融监管分局积极探索聘任兼职“金融副村长”工作机制,推动县域金融监管支局加强与当地农牧部门沟通配合,在嘎查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手中精心选聘“金融副村长”,按照“一村一名、全域覆盖”目标向全市选聘2191名“金融副村长”,当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宣传员”“联络员”,“金融副村长”通过深度掌握农牧民金融需求、生产经营特点及信用状况,实现金融资源与农牧户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破解银农信息不对称、金融宣教难以直达等问题。截至目前,“金融副村长”服务模式已为4900余名农户提供信贷支持3.36亿元。
在科左后旗阿都沁苏木一户家庭牧场,牧民苏日嘎正忙碌地制作奶皮子、奶豆腐等各色各样的奶制品,全力赶制中秋节前的订单。苏日嘎曾因设备落后、受困于“小作坊”模式,“想扩大生产但更新设备需要钱,找银行又怕不够条件”。苏日嘎的顾虑都被当地“金融副村长”看在眼里,通过实地考察经营状况及信用记录,“金融副村长”根据其资金缺口和现有条件迅速向他推荐了建行裕农快贷,并成功帮他申请信用贷款50万元支持其更新设备。如今苏日嘎的奶制品不仅走进周边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带动了10余户农牧民参与生产。“感谢‘金融副村长’帮我把土特产变成了‘金饭碗’!”苏日嘎的感慨正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和美乡村的生动注脚。放眼辽阔的科尔沁大地,到处是“金融副村长”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脚丈量土地,用辛勤和汗水勾勒乡村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大美图景。
通辽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辽金融监管分局将聚焦全市玉米、肉牛、红干椒、荞麦等特色产业优势,以‘金融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增收’作为金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强化政策引领,提升监管效能,谱写金融助力农业强市建设壮美篇章。”
责任编辑:郭海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