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月31日夜,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举国振奋。
在这万众瞩目的航天员乘组中,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最年轻航天员武飞,以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朴实深刻的话语,迅速“霸屏”家乡人的朋友圈,更给无数当代青年带来了强烈的共鸣与启迪。
面对镜头,这位从草原走出的航天员坦言:“作为年轻一代,希望能够永远双眼保持对星辰的仰望,同时也要始终把双脚踩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他随即补充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视“掌握信息差”为成功关键,但他认为,“屏蔽干扰、把握当下”的能力非常重要。
这简单几句,没有宏大叙事,却精准击中了时代痛点。对于深陷信息洪流、在焦虑与迷茫中挣扎的年轻人而言,武飞的“星空与大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无疑是一剂清醒的解药。
02信息焦虑从何而来
当下,互联网构建的信息世界无孔不入,年轻人被裹挟其中,很容易陷入信息焦虑的困境。手指划过屏幕,海量资讯、碎片化观点、功利化成功学等扑面而来:有人为“同龄人已经年薪百万”的噱头焦虑,有人在“30岁前必须达成的人生清单”里内耗,有人被各类“干货教程”“捷径指南”裹挟着盲目跟风。
探究根源,信息环境、个体认知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不无关系。
从信息环境来看,互联网上海量碎片化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据报道,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首次突破40ZB。人均数据生产量约为31.31太字节(TB),相当于1万多部高清电影。这些信息大大超出了大脑处理极限,再加上信息更新速度过快,催生很多人“怕错过”的心理,形成了持续的信息接收压力。
从个体认知而言,在大数据、算法推荐的夹持下,很容易掉进信息茧房,形成片面认知,加之部分社交媒体放大他人成功与生活亮点,加剧自我焦虑。正如脱口秀演员用段子吐槽某些网络平台,一方面制造大量焦虑,一方面给你推荐最精致的生活。
从社会环境来讲,社会竞争加剧,“信息即优势”的观念催生“知识恐慌”,迫使个体被动接收信息。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线上办公与信息沟通成为常态化,导致信息压力渗透到日常生活。
当外界的声音盖过内心的节奏,当虚拟的比较替代真实的成长,年轻人便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迷雾中失去方向,既看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也找不到该走的路,最终在随波逐流中内耗着青春与激情。
03仰望星辰,是为了找准方向
摆脱信息焦虑,可以像武飞一样“仰望星空”。
这个小时候爱在草原上看星星的少年,从牧区到城市,再到超大城市,何尝不会面对多元信息的种种诱惑,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却始终能为他照亮前行的路。
2025年6月24日,武飞在飞船模拟器训练。(摄影:徐部)
航天事业是一项需要极致专注与长远规划的事业,从成为航天员候选人到最终叩问苍穹,武飞在多年严苛的训练中沉淀,始终将“飞天梦”作为不变的航向,心无旁骛地打磨专业、提升技能。
对年轻人而言,“仰望星空”就是要抬头看路,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让理想成为筛选信息的“过滤网”。
果断从那些刷不完的热点新闻、囤不尽的“干货”文章、涌不停的社交动态中抬起头,忽略与目标无关的噪音,精准吸收对成长有益的养分。
当心中有了明确的航向,再汹涌的信息浪潮也无法撼动前行的脚步,焦虑自然会在坚定的追求中消散。
04脚踏实地,才是抵达成功最近的路
武飞在采访中讲到,能够成功突破自我的,一定是那些选定某一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人,而不是每天都在信息差中寻找风口的人。
这对年轻人极具启发。不可否认,从信息差中找风口缔造了很多速成的“神话”。但从长远看,大多时候,风口具有强时效性,往往来得快去得快,难以形成长期沉淀。而依赖信息差的风口竞争,容易陷入同质化内卷,且易被新风口替代。当风口退去后,很可能面临“一无所长”的困境。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你接收了多少信息,而是你把双脚稳稳踩在地上,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在明确目标后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还记得吗?导演饺子,用2年打磨、3年制作、66稿剧本的反复雕琢,最终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35亿票房,刷新国漫纪录。
还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从初中捣鼓微型发动机,到读研独立设计四足机器人,再到带领团队占据全球近七成市场份额,他始终无视外界喧嚣,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星辰大海。
这些青年的故事与武飞的经历共同印证: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实干才是王道。只有拒绝浮躁,用行动替代空想,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收获稳稳的安全感。
05
当神舟二十一号划破天际,武飞将在浩瀚星河中书写属于他的青春华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能真正抵达星辰的人,从来都是既看得见星空、有明确方向,又踩得住大地、肯踏实付出的行者。
愿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心怀星辰大海的梦想,又保持脚踏实地的清醒,在纷繁信息中保持定力,在专注实干中收获成长,最终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责任编辑: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