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其他项目>今日头条

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拥抱|内蒙古包头市:老工业基地绽放新芳华

来源:原创 浏览:6890 字号【

9月3日至4日,“内蒙古印象: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拥抱”融媒推介活动来到包头市,“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走进包钢集团、黄河博物馆、稀土博物馆等地,探寻历史脉络,挖掘古今故事,弘扬北疆文化,梳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展现新时代经济社会的良好风貌。
“两段佳话”在这里汇聚
9月3日下午,记者跟随“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来到包钢集团,感受“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记录新时代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奋斗为实现包头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生动故事。

“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走进包钢集团。(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包钢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团结进步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支援包钢建设开始,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的故事不胜枚举。

“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参观“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步入“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北疆荒漠筑钢城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一张张建厂初期的黑白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老物件、一段段原始生动的影像资料,让大家对包钢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精神文化有了深刻了解。
“我曾在幼年时跟随父辈来到过包钢,看到雄伟的钢铁巨龙横亘在眼前非常震撼。今天再次来到包钢,我吃惊地发现拥有70多年历史的包钢一号高炉还在使用,这创造了世界工业历史的奇迹。在包钢,我感受到了包头市高质量发展创造的蓬勃生机,作为一个身在外乡的内蒙古人,我感到由衷的欢欣鼓舞。”“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副主任姜玉龙感叹,“来到这里,听闻总书记曾提到的‘齐心协力建包钢’和‘三千孤儿入内蒙’两段历史佳话在包钢集团汇聚,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接续奋斗、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辉煌历史,也更真切地感受到包头市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安全屏障的强大动能。”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如今,一号高炉承载的历史重任赓续不断。“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邵梅表示:“在这里,我深受震撼。通过‘全国为包钢,包钢为全国’以及总书记提到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我感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包钢今天的辉煌成就。”
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守望黄河长城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9月3日,“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走进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通过博物馆将黄河文化、包头区域历史文化和湿地保护等内容尽收眼底。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拍照记录,并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多种展陈方式深入了解黄河湿地的历史、现状和愿景。


“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参观不同面貌的黄河展厅。(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我们在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内参观了不同面貌的黄河展厅,通过文物、图景、新技术应用等,深入了解了作为母亲河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的季保全表示,通过沉浸式感受包头流深致远的黄河故事与历史文脉,很受震撼。
奔流不息的黄河流入内蒙古,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包头市就位于“几字弯”顶端。黄河奔腾千里,进入包头境内,与秦长城相依并行,两大中华文明符号在这里深情拥抱。乘着弘扬北疆文化、打造文化高地的东风,包头市倾力打造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这两朵并蒂花成为北疆文化百花园里独特的风景。
边走边看边拍,大家听着讲解,感触颇深。“长城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我了解到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黄河和长城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城市,黄河和长城在这里握手拥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黄亮告诉记者,“内蒙古和河南都是沿黄经济带地区,黄河文化一脉相承,媒体交流合作空间很大,今后要更多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好黄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黄河。”
走进“两都” 感受“硬核”包头
9月4日,“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来到一机集团,走进一机集团展览馆,从1954年建厂初期的荒漠求索到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全系列的军民用品,这个“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史、改革史、发展史跃然眼前,大家纷纷赞叹我国国防事业的崭新发展,也更加增强了自豪感和使命感。“得知新中国的第一辆中型坦克诞生在这里,再亲身看到一辆辆坦克排列在眼前,仿佛见证了共和国兵器工业史的发展历程,我非常震撼,深受教育。”“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编辑苏鑫波表示。
在包头稀土博物馆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近距离了解“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的独特魅力。
走进包头稀土博物馆的体验区,“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通过声、光、电的共同作用,沉浸式体验了稀土铁矿石是如何经过磨矿、磁选、萃取等13道工艺,最终变成稀土氧化物的。对此,大家纷纷惊叹。“我只知道稀土可以应用于高新技术和军事领域,来到包头稀土博物馆才发现,原来稀土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的手机镜头、新能源汽车、灯具等都有稀土的身影。”“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刘振华表示。


“学习强国”各省区市的编辑记者们参观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来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稀土17种元素符号和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各类创新成果逐一展现在大家眼前。在这里,不仅展示了稀土在功能材料和高端应用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激发了人们对科技与未来的无限遐想。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在实地调研中,大家充分领略了长城与黄河在包头拥抱所带来的生态之美和发展之变。“学习强国”青海学习平台编辑、记者肖云升表示,要把包头市在传承和保护黄河、长城文化及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等方面的新探索新实践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见证包头全力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
责任编辑:李辉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蒙ICP备18006029号-1
电话:139-4719-0357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copyright i北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