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入职先被贷,还没上班先背债”,这是人们对“培训贷”乱象最形象的概括。原本“培训贷”是专门面向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的金融服务,旨在为学生、家庭、在职人员等提供信用借贷,以帮助求学者减轻资金压力,获得教育培训机会。然而,部分不良培训机构却将其作为敛财手段,使“培训贷”逐渐偏离正轨。
近年来,涉及“培训贷”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实中,部分网贷平台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身份审核形同虚设、风险提示不充分,一些机构钻法律空子,通过“培训贷”套路涉世未深的学生。一些公司刻意向求职者隐瞒贷款事实,称其为“教育分期”“学费分期”,可以“边学边赚钱”,涉嫌通过虚构事实、引人误解等方式诱导求职者过度借贷。还有一些培训机构与网贷平台勾连,以通过培训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引导一些年轻人借贷支付培训费,致使被“培训贷”套路的求职者、大学毕业生不但难以兑现就业机会,还背上沉重的贷款债务。
针对“培训贷”的种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严打和警示力度。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今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通知,加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诱导个人参与贷款、以培训等名目设置求职招聘陷阱骗取财物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当下就业市场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心切的心理,设计“培训贷”陷阱,需要各方合力整治。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执法,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和网贷平台严厉打击、依法严惩,重拳打击野蛮生长的“培训贷”,守护好求职者的就业环境。要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促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合规经营。要加强对网贷平台资质、业务流程、资金流向等方面的监管,斩断“培训贷”黑色产业链,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此外,求职者更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面对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时,要慎重签署并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受骗,要及时报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潘铎印)
责任编辑: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