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xwzhw.cn 浏览:37930 字号【大 中 小】
人类社会正面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面对未来。
我们投入大量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么说英语,然而当我们的孩子30岁的时候,他会发现AI比人类更精通这些技能。
这些未来的公民,应该得到怎样的教育?
今天我们推送的文章,来自《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希望您可以从他的观点中得到启发。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就是三十出头,他可能到2100年还活着,甚至到了二十二世纪还是个积极的公民。
那么,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二十二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展身手?
他需要拥有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
才能过得幸福?
我们先回到一千年前的1018年,当时的人相信未来不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也许会猜想1050年宋朝可能灭亡,也可能发生瘟疫,让几百万人丧命。
但就算到1050年,大多数人仍然是农民或织工,预期寿命还是大约只有40岁。
所以,宋朝的贫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编织,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骑马射箭,教女孩三从四德、当个好妻子。
毕竟毫无疑问,这些技能到了1050年还是很重要。
那不妨先来看看当下的社会,如今,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很多错误的、不重要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只要上网点一下,你就能知道叙利亚遭轰炸的状况或是南极冰盖融化的最新情形,然而网络上众说纷纭,实在难以判断何者可信。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我们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么说英语,但可能到了2050年,AI比人类更精通这些技能。
所以,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呢?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创意。
更广泛地说,学校应该别再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心理平衡。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随着改变的脚步加速,“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在1848年,几百万人失去了乡间农场的工作,迁移到大城市上班。
但他们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能安稳待上一辈子。但到了2048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
打个比方,在25岁的时候,你的个人简介可能是“25岁女,住在北京,时尚业”。
但到了35岁,就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再到了45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咻地一声超越你,把你远远抛在后方。
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还有点用,就需要能够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当然,我们都知道,教孩子拥抱未知,要比教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困难许多。
但在多变的时代,想要活得幸福自在,就得有以万变应万变的能力。
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过时,但学习能力可以抵御这种巨变,让你时刻保持一个新鲜人的活力状态,永不过时。
如果有个15岁的孩子,困在某间观念过时的学校,给他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太依赖大人。
尽管多数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们其实不太懂现在这个世界了。
在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但二十一世纪不一样。
变化的脚步愈来愈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特别是随着科技愈来愈了解人类,我们可能会发现,好像是自己在服务科技、而不是科技在服务我们。
相信大家一定有看过街上的人像僵尸一样游荡,脸几乎贴在手机上?
那么,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科技,还是科技控制了他们?
其实,不依赖大人和不被科技控制这两点给我们的启示,都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成为一个不容易被控制和支配的人。
要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
要知道自己的本质、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
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
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心跳。靠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愈来愈深。
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
当然,你也有可能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
那么你就什么事都不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