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然而,有些老年人给养老院交了钱,还没等住进去,养老院的老板却已“跑路”,几十万的养老钱也打了“水漂”。
近年来,一些不法个人、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非法集资。在众多养老类非法集资的案件中,大多数投资者是中老年人,他们被诱导投资所谓的高额回报养老项目,最终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造成精神伤害。
监管部门日前公布的一起非法集资案例显示,李阿姨花了十几万在一家养老院预付了床位费,养老院表示,钱投得越多,能享受的折扣就越大,住宿条件也越好。不仅如此,对方还承诺两年内将缴纳的床位费连本带息全部返还。李阿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亲朋好友,大家争先恐后交了钱,都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然而,还没等李阿姨和亲朋好友入住养老院,开发商已经拿着钱“跑路”了。后来,李阿姨才知道,这家养老院早就资不抵债,对方许诺的还本付息都是营销话术,目的就是非法吸收老年人的资金。
像这样打着“养老”旗号的非法集资还有不少。既往案例显示,其主要表现为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享受“旅居养老”为名,诱骗老人,非法吸收资金。
此外,还有以提供“以房养老”为名的非法集资。不法分子通常以老年人为作案对象,瞄准的是长辈们的房子,他们假借国家“以房养老”政策名义虚构保险理财项目,获得老年人信任,再设置复杂合同架构,如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委托合同等,让老年人难以识别其中套路,进而忽悠老年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签了合同的老年人刚开始还能获得收益,等不法分子卷钱跑路后,房子也将被强制过户,导致钱房两空。
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金融犯罪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姚东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有些人进入老年阶段,选择投资理财以保证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骗子利用老年人社交圈减少等情况,像子女一样,去关心关注老年人,最后恨不得喊“亲爹”“亲妈”,给予老年人各种服务和照顾。
事实上,打“感情牌”的不法分子赢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往往声称自己有好的投资渠道,骗取老年人将养老金交到他们的手上,或者以业绩不达标会被开除等理由“卖惨”,诱骗老人投资。
“骗子在学习,我希望老年朋友也能活到老学到老,多学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投资风险意识。这种金融方面的知识,不一定需要非常专业的,可以学习一些宏观金融知识。”今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依法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姚东表示,当老年人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可以询问机构有没有监管部门,如果没有,它一定是违法甚至涉嫌犯罪的项目。
在此,我们再次提醒老年群体,一定要提高警惕,高回报肯定伴随着高风险,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赚一把就出来,好多有这样想法的人都越陷越深,最后血本无归。老年人不要跟风投资,也不要轻易跟陌生人签合同,投资理财方面要多和子女商量咨询,或者咨询专业机构。
如遇类似事件,大家可以多问问自己,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他们自己不投资,反而把机会让给非亲非故的陌生人,他们图的是什么?相信天上掉馅饼,地上就会有陷阱。老年人看中了他们给的利息,他们盯上的却是老年人的本金。
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别做下一个受害者。
责任编辑: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