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凉城县曹碾满族乡的西双树村。(图片由凉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曹碾满族乡有个叫西双树的村,远远望去,夏季的西双树村(曾经属于凉城县厂汉营乡)仿佛停留在绿色海洋中的船只,被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包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红顶房屋,还有绿油油的树木、草地、农田,生机盎然、和谐宁静的乡村自然风光呈现在眼前。看上去这个小山村没有特别之处,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英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这片热土在这里英勇牺牲,他叫陈一华。
对于陈一华的事迹,今年65岁的凉城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高级编审高宏峰有过比较细致的研究。他说:“陈一华是一名老红军,1938年他来到了左云、右玉、凉城三县,任左右凉县委书记,1939年6月20日,陈一华在凉城县厂汉营乡西双树村英勇牺牲。”
据史料记载:陈一华(1911-1939),原名陈凯,四川宣汉县南华坝村人。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达宣汉,陈一华参加红四方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营党代表。
1935年3月,陈一华随军长征,1936年10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一二〇师军法处副处长,随队东渡黄河,挺进雁北,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陈一华任平鲁县委书记,为巩固、扩大敌后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当年10月,晋绥边特委调陈一华到左云、右玉、凉城三县,任左右凉县委书记,对外称六支队政治处左右凉县工作团团长。这时,改名为陈一华。
位于凉城县鸿茅镇弓沟沿村的天主教堂。海军 摄
在左右凉地区,陈一华以马头山和五路山为依托,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斗争。他曾做凉城弓沟沿天主教堂神父的思想工作,让教堂神父为游击队提供步枪8支、子弹数千发,壮大了游击队的力量。1939年2月,陈一华在凉城二蛮沟组织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扩大地方武装的决定。在他诚恳动员下,左右凉厂汉营村两富户献出白洋5000元。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左右凉县组建了1个县大队,一、二两个区建立了3个游击小队。县大队有骑兵80余人、步兵50余人,区小队有60余人,每人都配齐了武器,很快打开了左右凉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6月17日,左右凉县委在西双树村,召开有区委书记和游击队长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会后没有立即疏散,右玉城据点日伪军根据飞机和密探侦察的情况,集中了百余日军组成远程奔袭队,20日拂晓右玉县日军的奔袭队百余人包围了西双树村。陈一华立即组织游击队分两路掩护干部群众突围。在他的指挥和掩护下参会人员全部脱险,而他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陈一华牺牲后,中共晋绥边地委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陈一华烈士的遗骨安放在大青山烈士陵园;山西左云和右玉县人民政府都把陈一华烈士的名字镌刻在了烈士纪念碑上。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一华位列其中。
责任编辑:李杰